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數位匯流:當TV 遇上Internet (Part 3)

之前的投稿...

數位匯流:當TV 遇上Internet (Part 3)

此系列三篇文章是投稿「新通訊元件」雜誌的文章原稿,再增加了一些近期更新的應用發展,內容可能與「新通訊元件」雜誌約略有所不同。
---------------------------------------------------------------------
Internet content over TV

我們日常生活中,在家裡客廳時會看電視,出門在外會使用手機,到辦公室則是使用電腦,此三種具備螢幕的裝置幾乎是一般大眾每天都會使用到。電腦連上Internet是大家早已熟悉的應用情境,手機上網則是在iPhone出現後開始引爆趨勢,筆者認為電視上網(聯網電視)亦將在未來幾年開始成為新的趨勢。

觀察2009年初美國CES展,相關電視大廠紛展出可上網互動的聯網電視(ConnectedTV)的概念機。ConnectedTV係指內建數位調諧器與寬頻網路系統,能利用乙太網路(Ethernet)或無線網路(WiFi)等傳輸設備連結至網際網路(Internet)之特定網站以存取資料(Data)、聲音(Voice)、影像(Video)等內容,且能獨力選台並具備高畫質影像解析度(High-Definition) 觀賞能力之電視機。提供Connected TV之Internet 內容之技術可以概分為Internet Portal for TV以及TV widget 二類。

(A)Internet Portal for TV

由日本Sony、Sharp、Panasonic、Toshiba及Hitachi等五家數位電視製造商和網路ISP業者So-Net合資建立的數位電視入口服務公司 “TV Portal Service Corp.”,在2007年2月推出一個名為”acTVila” 的入口網站;該公司建議各家電視製造商產品直接連結至這個共同的入口網站,目前在這個入口網站上面提供了天氣資訊、地圖資訊、新聞資訊、美食購物……等等訊息,讓使用者在使用電視時也能夠利用網路功能來獲得更多的新知,從技術面來看就是將Browser內建於電視機之中使閱聽者可以瀏覽acTVila 網頁,目前日本各大電視製造廠商像Sony、Sharp、Panasonic、Toshiba、Hitachi、JVC、EIZO、Funai都推出了acTVila對應的數位電視。

除此之外該入口網站也提供視訊點播服務,例如「NHK on demand」及「TSUTAYA TV」影視內容服務,現有千種影視內容,其中高畫質(HD)播送約佔20%。而

「樂天市場」也開播電視購物等影視內容,對於有興趣的商品還可以透過手機讀取畫面上的QR code以獲得更多的資訊。


acTVila: Portal 畫面


acTVila: 天氣資訊


acTVila: 交通資訊


acTVila: 電視購物


acTVila: 娛樂新聞及VOD
圖 5、acTVila 電視入口網站 (資料來源: acTVila)

(B)TV widget: Chumby+Broadcom

Chumby 是一款機動性強的無線多媒體接收器,可播放網路相片、串流音樂、網路影片等Flash widget。這個外型酷似鬧鐘的消費性電子終端,它可以被當成網路收音機、YouTube的影片瀏覽器,或是早餐時桌邊的RSS閱讀器、Twitter …



它獨特之處在結合社群力量,任何人都可以製作自己的Chumby widget 然後上傳到Chumby服務平台,因此一上市就在美國造成轟動。就技術面而言Chumby是使用Adobe Flash Lite 技術來作為互動應用程式的執行平台。

在2009年2月Broadcom公開發表整合Chumby平台到Broadcom聯網電視、機上盒以及藍光播放器之SoC解決方案


透過這個聯網電視,閱聽者將能存取在Chumby 服務平台上的內容,包括新聞、娛樂,音樂,體育等30個不同類別的1000多個widget。涵蓋CBS, MTV Network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eather Channel Interactive, AOL‘s SHOUTcast 等。Chumby service portal還提供開放內容網路平台讓個別創作者能出版有創意和吸引力的widget內容;另外用戶還能夠通過chumby的社交網絡跟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Uer-Generated Content,包括照片,電子賀卡等等

(B)TV widget: Yahoo + Intel

最後筆者要介紹的是Intel與Yahoo在2009年CES show 合作推出的Yahoo! Widget Engine,閱聽者在觀看廣播電視節目的同時亦可以使用內建Yahoo! Widget Engine的Connected TV取得Yahoo TV widget channel所提供的網路服務包括Flickr、Yahoo!新聞、Yahoo!氣象和Yahoo!理財,甚至是USA TODAY、eBay等等其他網路服務。目前Samsung、LG、Toshiba、Sony、Vizio等均公開表示即將採用Yahoo TV widget技術。


圖 6、Yahoo TV Widget (資料來源:Yahoo)


http://www.intelconsumerelectronics.com/Widget-Channel/Widget-Channel-Video.aspx


結論

電信業在語音服務業務營收衰的壓力下,推動寬頻與相關應用服務以擴大業務收必是目前多數業者採取的應對策略,因而IPTV平台可視為寬頻之殺手級應用。以香港電訊盈科(PCCW)為例:藉由推動now TV及寬頻上網的綑綁服務,PCCW成功吸引之前在開放最後一哩政策下所流失的固網用戶並且增加IPTV的營收,因此筆者認為IPTV仍將是網路多媒體服務的主流。

在北美地區,地面廣播發展普通而有線與衛星電視平台強勢加上Internet Video to PC/Device的盛行,因而刺激更多有意推出IPTV服務的業者希望IP STB在軟體功能可以支援播放網路影片,例如Youtube內容。反之在歐洲地面廣播普及,因此造就Terrestrial的頻道搭配VOD 服務所組成的HBB服務,對IP加Terrestrial的Hybrid IP STB反而比較有需求。

而在聯網電視Connected TV方面,一開始終端裝置廠商先是將BT download, VOD 等網路影音功能內嵌到電視機及機上盒,而在今年(2009)起可以看到「Broadcom + Chumby」, 「Intel+Yahoo」以及 「Opera」 (就是那個著名的Browser開發商)等均推出可以同時看電視及上網的電視平台,透過這些平台都能讓閱聽者直接收看到Internet上各式各樣開放的內容(Youtube, Flickr, Facebook, and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目前使用電視上網這個行為尚未普及,技術也還是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但筆者相信就像iPhone 改變行動上網的體驗,TV widget 應該也會在幾年之後改變大家看電視上網的視聽體驗。

數位匯流:當TV 遇上Internet (Part 2)

之前的投稿...

數位匯流:當TV 遇上Internet (Part 2)

此系列三篇文章是投稿「新通訊元件」雜誌的文章原稿,再增加了一些近期更新的應用發展,內容可能與「新通訊元件」雜誌約略有所不同。
---------------------------------------------------------------------
Internet TV

圖3為Cisco對網路使用服務項目之流量觀察,全球消費者網路使用量的成長主要來自於Internet video應用,其中“Internet video to PC”及 “Internet video to TV”兩者合計至2012年預估將佔整體網路近五成的使用量。由此可知,隨著寬頻網路升級、串流技術演進、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的產生,消費者藉由網路進行電視節目觀看已成未來趨勢。


圖3、Global Consumer Internet Traffic Forecast 2006-2012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整理,2009年4月)

(A)Internet Video to PC

1)影音分享網站(Video Sharing Site)


自從Youtube 推出後,一般民眾使用PC觀看網路影片已成為收看傳統廣播電視之外的影音收看新趨勢。YouTube在2008年3月份推出了開放式的API讓使用者能夠在任何網站中充分的使用Youtube的影片資源,將影音平台的概念擴展到所有的網站中,使影音成為一項Mash up服務。其功能有:

 。直接透過API回傳回應和上傳影片到YouTube

 。為影片加入描述性的metadata

 。存取影片的RSS Feed,在網站中作影片播放清單

 。直接透過API傳送與接收搜尋的字串與結果,直接顯示於網頁上

 。能自行設計出播放器的風格

開放API將影片共享到所有使用者的網頁中使內容得以病毒式的方法快速散佈(Viral distribution),同時搭配Google In video影片廣告技術相信能形成一個成功的營運模式。此外類似的個案尚有Vimeo, Yahoo!video, Veoh, Blip.tv, 土豆網(
www.tudou.com) 等等。

2)電視網站(Network TV Site)

受到Youtube 成功應用影音串流技術的激勵,具有專業影音內容的電視台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電視網站。

BBC iPlayer

英國BBC透過自行開發之iPlayer軟體平台,推出整合旗下影音頻道的影音隨選服務, iPlayer以Windows media player 10為核心,並運用P2P的傳輸技術,讓使用者將能夠下載撥出七天內的電視節目,觀賞直撥節目或下載無DRM管理的音樂檔案,使用者可以點選七天前的節目下載,或是預錄七天後的節目。BBC預計將以iPlayer作爲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新媒體轉播平臺,用戶可通過Internet觀看2012奧運盛會。



Hulu


在美國,NBC Universal與News Corporation這兩個美國相當具有規模的電視頻道所合作推出的線上影音平台Hulu.com也是2007年末在美國電視界一個極具震撼力的新聞。Hulu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許多超級熱門的影集和電視節目,這些是其他影音網站怎麼樣都比不上的專業內容,美國《時代》雜誌評出2008年“50項最重要的發明”,Hulu名列第四。理由是:Hulu視頻網站已經擔負起電視的使命,Hulu提供的視頻均是經影視公司授權的電視節目和電影,這代表傳統主流電視媒體已進軍網路視頻領域。它的獲利方式則是在影片之間插入一些相當簡短的廣告,或是以網站Banner作為主要的營利模式。在22分鐘的視頻中Hulu只搭配2分鐘的廣告,是電視的1/4,考慮到視頻的高質量,這並非不可忍受;同時,用戶對廣告擁有一定控制權,在某些視頻中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廣告,或者選擇在開頭看一段電影預告片來抵消廣告。事實證明,Hulu的廣告效果非常好,若以每千人爲單位對廣告計費,Hulu的所得比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所得還高。



(B)Internet Video to Device

消費性電子設備業者看到Internet video to PC逐漸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之後,也陸續推出自有品牌之影音接收裝置,訴求用戶可利用家中寬頻數據機,搭配這些Movie box享受新形態的影音應用。例如在美國,Netflix與Roku公司合作推出「Netflix Player by Roku」─「家庭用數位影片機上盒」,只要透過電腦連線,不必透過實體DVD,一樣也能輕鬆在家觀賞各類電影與電影節目。除機器本身的售價99.99美元外,每月只需繳交4.99至23.99美元(有5種月費方案),使用者即可透過網路連線無限下載超過 1萬2千支電影與電視節目。使用方式為先到Netflix的網站為自己想收看的影片列出清單,之後只要透過機器播放,最多只要等待30秒,就可以輕鬆擁享有看電影的樂趣。

Netflix Player by Roku所強調特點為「機台價格低廉」、「安裝容易」、「月費吃到飽」以及「介面簡單易上手」。美國本土幅員遼闊某些地區交通不便,Netflix Player by Roku著實針對距離市中心較為偏遠的一般家庭用戶提供了另外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除此之外,Apple iTV+iTune、Amazon UnBox+Tivo Vudu, Blockbuster Ondemand+2Wire以及Xbox360也都陸續在美國推出類似的方案。

另外在針對影音分享網站的影音接收裝置方面,CES2009 已經看到消費性電子設備業者推出可以觀看YouTube的終端設備。而在英國,使用者亦可以使用Game console 如Xbox, Wii, PS3來收看BBC iPlayer 平台所提供的電視網站內容。

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TV(HBB TV)

觀察歐洲數位電視的收看經驗,可看出和美國有很大的不同;在歐洲5個最大的國家(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約有42%的歐洲家庭在2008年透過衛星或地面來收看數位電視,為因應電信營運商佈建光纖到府(FTTH)提供 HD-IPTV的競爭,法國及英國的無線電視台也開始提供HBB的電視服務。

在法國,衛星付費電視服務商-Canal +,在2008年11月推出了新的HBB STB命名為 “Cube”,消費者可以通過Cube收看直播衛星HDTV電視節目,Cube同時內含320GB硬碟,除具備DVR功能外,並可以透過Internet取得VOD, Restart TV, 和推薦引擎等服務。

在英國,英國電信(BT)則提供DTT-IPTV STB,消費者可以使用DTT功能收看FTA廣播頻道以及利用受管理的IP網絡使用VOD服務,至2008年3Q已有340,000用戶。另外英國的Sky Digital也將推出 Satellite-VOD服務。因此歐洲DVB標準組織也針對此一新興服務定義其網路架構並預備進行相關標準之制定。


圖4、DVB 所定義的HBB 網路架構

數位匯流:當TV 遇上Internet (Part 1)

之前的投稿...

數位匯流:當TV 遇上Internet (Part 1)
此系列三篇文章是投稿「新通訊元件」雜誌的文章原稿,再增加了一些近期更新的應用發展,內容可能與「新通訊元件」雜誌約略有所不同。
---------------------------------------------------------------------
近年來網路電視在全球不景氣局勢中仍是逆勢成長的一塊市場,一方面是由於電視多媒體影音內容因MPEG2, MPEG4, H.264等壓縮技術的出現開始數位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2006年起寬頻技術如ADSL2+與FTTx技術逐漸成熟,因此當Internet 的頻寬大到足以提供多媒體串流服務時,TV與Internet進而產生所謂的數位匯流。
在未來二篇blog文文中將討論TV 遇上Internet所碰撞出的新興服務與商機:首先要討論的主題為Video over Internet,其中包含電信營運商積極投入的IPTV、在Open Internet 提供的Internet TV以及所謂的混合式寬頻網路電視系統(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TV, HBB TV),另外一個主題則是討論Internet over TV,亦即如何將Internet上的視訊(Video)、音訊(Audio)及資訊(Data)傳送到電視(TV set)上。筆者將以上技術整理如表1之分類表,希望能提供讀者一個階層式的概念。



IPTV

依照ITU-T FG對IPTV的定義:IPTV是使用IP技術傳送多媒體的服務。多媒體的服務包含電視、影像、聲音、文字及圖片等資料。網路環境則提供必要的服務品質(QoS)、使用經驗(Experience)、安全性(Security)、互動性(Interactiv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通常大家對IPTV與Internet TV很容易混淆在一起,兩者都使用IP技術,也都提供多媒體服務,主要的差別在於IPTV是在必須可管理的封閉式網路之下 (如中華電信MOD的Intranet架構)、要有機房來做 QoS(Quality of Service),而且一定比例的內容屬於直播的節目者始能稱為 IPTV。

(A)IPTV產業鏈

整個IPTV的產業鏈(如圖1),採用製、播、傳分離架構,我們可以從業者到消費者之間分為四個部分:

1.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

主要是負責節目內容之製作與供應,例如節目製作公司、影片商、股票資訊中心等等。

2.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

主要負責內容與服務整合之工作,例如將數位內容進行後製加工與影像壓縮,附加加值服務並進行頻道與節目播放權的簽約、協商及管理,建立整合標準界面的 IPTV 平台,進行服務認證、廣告插入、計費、內容壓縮與儲存、網路傳輸及監控管理、內容的 DRM 管理, 以及各種應用服務管理。

3.傳輸網路營運者(Network Operator)

主要負責經營 IP 傳輸網路,此類傳輸網路營運者,根據 QoS 需求提供實體寬頻之網路連結。

4.消費者或使用者(Consumer/User)

消費者與使用者端,可使用各式具有寬頻網路連結功能的用戶終端設備,經由傳輸網路營運商提供的寬頻網路連結,使用或接收服務提供者提供之服務。


圖1、IPTV的產業鏈

(B)全球IPTV市場發展現況

目前固網電信營運商語音服務業務營收衰退已是既定事實,推動寬頻與相關應用服務以及行動業務的延展則是目前多數業者採取的應對策略,尤其在推動IPTV服務方面可說不遺餘力,因為除了開拓新的營收業務外,同時可藉由IPTV的高度互動性,吸引廣告商、私人教育機構等合作以發展創新應用。因此全球IPTV用戶在資金充裕的大型電信營運商帶動下不斷成長,並且從已開發國家往新興市場蔓延,2011年全球IPTV累積用戶預計將朝向60百萬戶邁進。


圖2、IPTV用戶成長預測,2005~2011(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9年3月)

觀察各國IPTV發展,其中用戶滲透率最高為香港,用戶數最高之國家則為法國,簡述其現況如下:

1) 香港電訊盈科(PCCW)IPTV服務目前每百戶之滲透率高達五成,PCCW藉由推動now TV而挽救了開放最後一哩下政策下所快速流失的固網用戶及營收損失。同時它利用其本身具有衛星電視的背景,透過與內容供應商合作及強化自製節目內容,並且提供寬頻互動電視服務如Game, Forum, Blog等,截至2008年第三季IPTV用戶數達到92.7萬,超越香港有線電視用戶數。

2) 在法國透過完整的城市規劃,FTTx高速寬頻網路快速建置,也促成電信業者以IPTV搶佔高畫質HDTV之服務商機,法國的IPTV服務目前每百戶之滲透率高達四成,用戶則高達5百萬戶。法國電信(FT;France Telecom)主打「Content Everywhere」策略,推出多網融合服務,更於2008年7月與衛星電視業者合作,擴大電視服務市場滲透率;Free TV則是以29.99歐元Triple Play的低價策略搭配更多基本加值服務來擴大市佔。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

2009/1/31
最近有一位資深的member 跟我complain新近的RD engineer 報告品質難以接受, 剛好在意識型態咖啡看到, 提供給大家參考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上)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中)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下)

2009/6/17 補充
宇文渙的補充 關於報告, 關於報告(II)
意識型態咖啡:「充分準備」造就「成功簡報」
在30雜誌看到的文章 "向台灣自行車教父學經營心法 要當CEO, 先放大格局"--是Citiport 執行長陳衍瀚請益全球最大自行車品牌「GIANT」的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的記錄。

感想:如何找到好人才? 讓人才成長, 都是當領導人的必要修練

--------------------------------------------------------------------------

文中提到

陳:從新創的小公司到成熟的大企業,該要注意哪些事?

劉:小公司想的是如何生存,等到變大了,就要思考永續經營的問題。你觀察那些創業青年楷模,每個人都曾有過輝煌、風光的榮景,但拉長看十多年後,為什麼有些人消失,有些人卻屹立不搖?原因
在於他們能永續經營,長期保持成長。有一點常被忽略,當組織愈趨龐大,彈性與速度愈慢,領導人要想法子讓大企業保有小企業精神與速度。

陳:全球化下,台灣公司的優勢?
劉: 台灣的產業基礎與實力好、人才又多,其實有很多的優勢,巨大的總部也是設在台灣,還選在大甲。全球化下,更需要創新,創新包含經營,不要沈迷在現有的業 務,也不是追隨市場,看到什麼就做什麼,一窩蜂「搭一腳」。仔細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獨特的,若你能做「only one」,就不怕失去優勢。

陳:如何克服全球市場的文化差異?
劉: 在二十多年的全球經驗, 我們發展出獨特當我30時的「Globalocalization」學, 這字是由「Global」、「localization」結合而成,翻成「全球混血經營學」,你要將自己視為無國界的獨立實體,並且善用當地資源,與其說 克服文化差異,倒不如說是在共同願景下,尊重當地文化,建立因地制宜的彈性作法。

決策像投資,訂出check point
陳:如何學習做個CEO?
劉: 我是做中學,幾十年的心得下來,發現CEO 最重要的就是格局,要能跑在市場、趨勢的前面,同時又要謹慎,我建議先學會放大自己的格局。幾年前,巨大面臨台灣廠業績大幅下滑的危機,思考對策時,我從 整個產業的角度出發,成立A-TEAM,打破同行相忌,重建產業競爭力。如果你只是將焦點放在自家公司,格局就無法放大,也就無法創造藍海。

決 策是CEO 很重要的工作,這有點像投資,要考慮機會與風險。我在做重大決策時,會訂出check point(確認點),例如:失敗的機率有多大、若失敗,會對公司產生何種影響或傷害、公司能否承受後果、有沒有補救方案,將這些確認點研究出來,努力克 服,幾乎不會做錯決策,因為所有會導致失敗的可能性都被預先排除。或許是我在創立巨大之前,做過太多行業,比別人多了很多不同的體驗,比較能整理出成敗關 鍵的重要頭緒。

陳:愈走到後面,愈覺得人對了,事情就對了,經營企業是人比錢還重要,很苦惱要怎麼培育人才?
劉:你說對了!人是 最重要的,其實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我許久。十多年前,隨著公司規模變大,我發現不能再以我為中心做決策,這會讓同事進步緩慢,而是應該讓組織發揮團隊的功 能。我開始放手讓團隊去做,調整初期碰到很多問題。舉例來說,同事習慣聽從命令做事情,沒有命令,什麼都不做了,我鼓勵他們,你們放心做決定,開始時,我 也還沒有習慣,看到會失敗的決策,還會阻止他們,但不能如此,因為這樣部屬還是不敢做決定,要完全授權,不過,授權也不是一廂情願的放牛吃草,領導人要輔 佐人才成功。另外,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人才,要有相當程度的識人之明,能看出每個人的長短處,適才適用。

我體認到,要讓人才有實 力、變成熟,要讓他們我愈走到後面,愈覺得人對了,事情就對了,經營企業是人比錢還重要。學會自主,在不動搖國本的前提之下,給人才犯錯的權利。而且,時 代不同,也有年齡隔閡,有些事情你講了,年輕人會認為這是老人想法,我一直講這個不行,他也聽不進去,就像跟小孩說,茶壺很燙,不能去摸喔!可是他還是會 去摸,真的燙到了,就會記一輩子。

與事業伙伴的相處哲學
陳:可以談談事業伙伴間的相處之道嗎?是否有機會也可以是一生的朋友?
劉: 好的事業伙伴可遇不可求,默契更是要談得來才有。我跟羅祥安(巨大集團執行長)一見如故,談起自行車,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共事快37 年,兩人沒有吵過架,我們是事業伙伴兼摯友,兩家人彼此熟悉。跟你說個笑話,以前,我們常討論事情就忘了時間,常聊到三更半夜,有次羅太太還開玩笑說:你 們兩人不曉得誰的肚子會大來?
跟事業伙伴相處有3 點原則可以供你參考。第一是欣賞對方的長處,並且相互尊重,第二是兩人要有互信基礎,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第三則是用心溝通,達成共識。

要讓人才有實力、變成熟,要讓他們學會自主,給人才犯錯的權利。

與熊共舞-軟體專案的核心風險(讀書筆記)

1.先天的時程錯誤(schedule flaw)
 大部份的工程師傾向於低估專案規模, 書中收集美國3000個小型專案的資料, 50%的專案會逾期30%以上.

2.需求膨脹(requirement inflation, 没完没了的需求變動)
 開發軟體多半為了滿足某些人的business domain, 因此在開發過程中, 該領域並不會一直維持不變, 它改變的速度取決於市場狀況, 以及自身的創新速度.
 根據作者的顧問經驗, 以1~2年, 10人以下的案子. 合理的最大時間加乘因子為 1.2, 也就是說 一開始是 1000個function points, 到結案時變更 200個(可能 + or -)尚屬合理.

3.人力流失(employee turnover)
 簡言之, PM一定要思考, 不要當成0% 

4.規格崩潰(specification breakdown)
 要避免規格崩潰, 簽約之前要強迫 stack holder確定規格, 避免模稜兩可的描述

5.低生產力(poor productivity)
 本書作者指出開發人員工作表現好壞在大團隊中會被中和掉, 時間加乘因子不會超過1.2, 績效低落很可能是其他的核心風險造成的.
 但另一個有關研發人員工作表現的事實是:最優秀的開發人員和一般人員的performance 可能相差10倍以上(這是另一本書上的話), 所以我想一開始就要找好人材是最根本的.

推荐一個介紹Agile的好blog

 記得是在前年, 我的一個Team Leader在他的期中工作review報告提到"daily meeting"對整個Team的團隊合作很有幫助. 所以我開始google daily meeting. 當時便找到 David Ko的blog.

 在David的blog之中我開始得知Scrum這個方法. 去年在我的堅持下在自己的組導入Scrum. 一開始由於大家不是很了解Scrum 的practices, 前二個sprint的檢討會議算是被member炮轟. 不過大家也有感受到daily scrum對團隊溝通的好處. 由於Srum是我主動要求member作的, 當初跟大家說要一個practice, 一個practice慢慢加. 事實上雖然没有完整的執行 Scrum, 但是我們組的成員大家對於iteration的開發模式也都給予正面的評價.

 今年我特別邀請David 到公司的分享他Run Scrum的經驗, 在自己Run Agile 一年多之後聽David的分享, 又從中學到許多待改進的地方. 若是對於Scrum, Agile有興趣的朋友, 我鄭重推荐 David 的blog:
相信它會是你開始接觸Aglile的很好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