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Agile Tour Taichung <從趨勢科技的agile之旅談改變的導入> 演講摘錄

今年 1/23 Agile Tour Taichung 我們請了志工幫忙做演講記錄,感謝Philip 的細心整理。

文/Philip Li

Joy 於趨勢科技研發總部的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 擔任 Senior Director。團隊的任務在於使公司持續成長,變得高敏捷、高品質、高生產力,且須時常注意世界的變化,並適時引進公司。簡言之,就是在幫公司做改變的團隊。


Agile Mentality

2007 年底,為了解決研發速度緩慢、跟不上時代、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問題,決定要導入敏捷,從眾多方法論中挑選了敏捷思維 (Agile Mentality),一種心法。至於作法,Joy 做了很生動的比喻:今年大家都要登上聖母峰,不問怎麼抵達,反正只要抵達的團隊就拿到獎金,爬不上去的就拿不到。很自然,就會有人去研究上聖母峰有幾條路、怎麼走。

Agile 指一種能快速有效地適應和應對改變的思維、心態或能力。後續發展出各種心法、原理原則、方法論到實作方法流程;當時趨勢所欲導入的是心法層次,並非後續的原則作法。而 Agile Mentality 與 Plan Driven 有何不同?Plan Driven 好似「用大砲打固定的目標」,Agile Mentality 則像是「用導彈打移動的目標」。Agile 有三個重要的步驟:分段、瞄準、轉向,亦即,把前進的路徑分成很多段,在每段中重新瞄準、轉向。Agile Mentality 其實在很多地方可以運用,比方 Joy 認為現場演講時,即可透過觀察聽眾反應,隨時調整演講內容。而生活中遭遇的事物,有不確定的、不清楚的、不知道的等特質,就適合運用 agile。

不停息的改變之旅

Internet 縮短一切,推倒許多牆;把 RD 和 QA 人員間、和 Operation人員間、甚至和 Marketing 間的牆都推倒——特別在一系列關於 Lean 的觀念與實作出現後。Internet 的快速性質,讓可等待回應需求的時間被大幅壓縮,也使研發人員與其他部門間的分界變得模糊。為了快速回應而改變前,要先瞭解改變的種類有哪些,改變的東西是什麼,及對象的態度傾向如何。

改變是上司的意思 (Top-Down) 還是有興趣的人先一起嘗試 (Bottom-Up)?整個公司的 (Organization-wide) 還是小團隊的 (Subsystem)?改變的東西是任務與策略、組織架構、文化……還是心態傾向?對象上找到「領頭羊」們了嗎?畢竟領頭羊——亦即創造改變者——加上早期接受者,約占整體 16%,是導入改變時可能影響的人,針對其他人形同浪費資源。對改變的主客觀條件有了透澈與正確理解,才能決定改變的途徑。

Joy 的四大錦囊

一,為何而戰?對這問題不清楚就無法成功。
首先,要能清楚描述現在的現象╱目前狀態,及未來改變的現象╱希望達成的狀態,才能針對「已解問題及效益」訂出明確的判斷指標。再來,也要能清楚描述改變前後的「狀態差異」,才能驗證解法是否真正促成改變。

二,你的粉絲╱領頭羊在哪?
改變時,找先驅者或早期接受者下手,亦即先前提到的 16% 們。這些人很清楚需要解決的問題,跟他們一起前進,才能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和執行結果。

三、創造非做不可的氛圍。
Top-Down 的公司,通常與獎金、考績掛勾;Bottom-Up 的團隊,則可利用給主管的定期報告,勸進仍對改變觀望而績效不夠好的人,強調改變是幫助他們。總之,製造出改變有其必要的急迫性,宣揚改變有助於公司,大家才會動起來。

四、擴大影響力的作為。
利用「目標矩陣」分析法促進影響。分析時將矩陣畫出,當發現一個點的作為有結果時,要跳出去找別的點做,才能成為一條線,接著才有機會變成面。當點線面擴張後,一來可以證明你的改變適用最多不同族群,二則可以證明改變的績效。

Q & A

Q: Agile 專注於打 moving target,如何讓團隊接受這件事?
A: 不一定要讓團隊知道目標是移動式的。問「要讓團隊知道什麼」之前,要先問「導入 agile 的目的何在」。把目的描述清楚,再根據目的決定要讓大家知道什麼。如果確定要讓團隊知道,該怎麼做?可以利用遊戲,讓團隊經歷過、體會而有感受;或是利用成功案例,製造拉力而使成員朝向接受改變態度。

Q: 進行中的軟體服務,和市場關係密切、變動大,若想導入 agile,有什麼該注意的?
A: 你一定在現有服務中發現問題,才會想要導入 agile,也就是有因為不瞭解客戶而發生的「事件」。釐清事件發生在什麼環節,對事件作實驗,在不影響整體任務的前提下,局部且盡量地 agile。不過這只是能夠快速反應給客戶的能力,和對客戶做 validation 是不同的,兩階段不同但都要注意。

Q: 讓團隊自己訂目標、管理,後來該如何與集團連結?
A: 如果是 BU 層級的話,訂目標同時就已經和公司目標一致,如此一來也才會獲得高層支持。若改變發生在別的地方,比方在小單位,只是想做個示範,引發改變思維,則不需要硬去連結,太沈重,先考量展現效益,才會有跟隨者。

Q: 團隊被動,希望團隊變主動且不依賴特定意見領袖主導,該怎麼做?
A: 可以引入外來的專家,帶領進行兩個 sprint,藉由與成員無利益關係的背景與專業展示,起到示範作用,讓團隊成員有效仿的對象,得以輪流擔任任務領隊的角色。同時,也留意原先的意見領袖,賦予他做其他重要的事情。總之這些安排都要考慮人性。

Q: 如果 agile 進行兩個 sprint 就回復原狀的話,該怎麼辦?
A: 一般顧問在協助時,進行三個 sprint 是極限,要收斂,否則就要換方法。或許需要用有規則的方式,如主管在亂世下重典,因為改變要成為習慣。在撤離協助前,需要確認團隊能繼續往下走,才可確定方法有成功。更激進一點,讓高層要求輪替,加進一些心血,破壞某些現狀,才有辦法重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