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1980年代啟發Scrum的論文-The New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Game-重點摘要(part1)

(photo credit : www.foxsports.com.au)
2/23 參加 ASM(Advanced Scrum Master) 講義中提到這篇論文[註1],而且Jeff Sutherland 在「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這本書中也提到這篇論文啟發Scrum,因此就找來拜讀。

論文中提到 80年代許多公司愈來愈著重新產品的開發,新產品所佔公司的利潤跟70年代相比成長了將近20%。因此新產品開發過程的速度(speed)及彈性(flexibility) 便關乎公司的競爭力。

乎出意料地,文中提到的都是關於硬體新產品開發的案例,其中特別提出六個案例:

  • FX-3500 medium-sized copier (Fuji-Xerox in 1978)
  • PC-10 personal-use copier (Cannon, 1982)
  • City car with 1200cc engine (Honda, 1981)
  • PC 8000 personal computer (NEC, 1979)
  • AE-1 single-lens reflex camera (Canon, 1976)
  • Auto Boy, known as the Sure Shot in U.S., lens shutter camera (Canon, 1979)
作者訪談了這些公司從 CEO 到 年輕工程師的參與成員,歸納出這些團隊的產品流程都展現出六個特點:
  • Buile-in instability
  • Self-organizing project teams
  • Overlapping development phases
  • Multi-learning
  • Subtle control
  • Organization tranfer of learning
這些特點個別使用並無法發提升速度(speed)及彈性(flexibility),只有六個一起俱足才產生顯著的成效。

Built-in Instability
高層主管在kick off project 時只會訂定比較大的策略方向而很少指定一個很清楚的產品概念或明確的工作計畫,但是他們會設定非常具有挑戰的目標。例如:Fuji-Xerox 高層便要求 FX-3500 參與成員在二年的時間內要用一半的成本製造出跟該公司高端產品線效能一樣好的新型產品。

Self-organizing project teams
專案團隊不建構在公司先所累積的知識上而像是執行一個新創公司。這樣的團隊通常都具有三個現象:
  • autonomy:自我管理。
  • self-transcedence:團隊成員都能不斷地自我超越,像是Agile 提到的自我持續改善。
  • cross-fertilization:文中提到團隊成員有不同領域的專長,經由互相交流啟發而設計出新產品,像是Agile 中提到的 cross functional team。
整理到這裡,真得跟目前敏捷開發領域所提倡的精神是一樣的,而整篇論文都是在談硬體產品研發,原來硬體開發也是可以很敏捷的。

至於剩下的四個特點會再整理成Part 2。
註1: 論文載點, The New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Ga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